身材管理是女人一生的事业,但随着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常态,健康警报持续拉响,使得“减肥”一词不再是女人专属,而是成为了整个社会的共同话题。
口号响当当,行为很拉跨。大家都知道“早上吃饱、中午吃好、晚上吃少”,而真实的饮食现状是:早上不吃,中午凑合吃,晚上疯狂吃。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的是,晚饭只需要七分饱就够了,但是无奈美食当前,诱惑难挡啊。
自从上个世纪初,几位美国生物学家,通过小鼠实验,得出了摄入营养完备但热量减低25-60%食物的小鼠,慢性病的危险减低、寿命延长的结论。
近百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各种实验都表明:饮食热量受限制的老鼠和灵长类动物不仅活得长,而且显得更健康。虽然如此实验很难在人类开展,但有不少科学家用一些间接证据表明了限制饮食热量可能对人体有积极作用,并且说明了限制饮食热量即使不能延长寿命,也能延缓衰老,对健康有益。
以上这些,也更加验证了“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健康谚语。由此可见,在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对人类健康长寿威胁的当今社会,倡导吃动平衡,推崇七分饱的理念尤为必要。
七分饱究竟是什么程度?
所谓饱腹感,就是在进食过程中吃到足够的食物后,大脑收到信息并反馈信息,使我们对进食的热情减少,从而限制进食量而不再继续进食的状态。
如果把饱腹感评定为等级,我们来看一下人体的状态。一分饱:处于头晕眼花的饥饿状态,好似进食“开始”的发令枪,是促进食欲的状态;五分饱:已经不觉得饿,但是对食物还有较高热情;七分饱:这是一种吃饱了,再吃几口也可以,不吃也没有关系的状态,但是进食速度没有这么快了;八分饱:感觉到胃里面满了,但是如果要再吃几口也还行;十二分饱:感觉食物已经到嗓子眼,所谓吃自助餐,扶着墙进,扶着墙出,就是这种忘我的境界。
专家介绍,当感觉吃饭速度变慢,或者同样的食物吃起来,没有刚开始那么香,基本就达到“七分饱”了。当有一定饱腹感的时候,就尽量把筷子放下,这样更不容易吃多。
由于对美食的欲望敏感又难以克服,而与之相对的饱腹感总是滞后,长期遵循七成饱的习惯对很多人并非易事。曾经听说过国师张艺谋从来不吃晚饭,只喝酸奶,数十年如一日,但是这也是我听过的唯一一人。
其实除了晚餐不宜过饱以外,吃什么、什么时候吃也是颇有讲究的。对于健康的成人来说,七成饱的能量摄入,白天需要4-6小时消耗,而在夜间,因为睡眠时人体代谢减慢能量需求也随之减少,则需要12小时以上才可以消耗。因此,所以,为保证晚餐能量摄入与消耗同等,在睡前2小时前结束晚餐为最佳。否则你的大脑休息了但是肠胃还要加班工作不眠不休。
那么晚餐怎么吃呢?
有人为了保持体重长期不吃晚餐,这对身体器官伤害是很大的,因此不建议如此。而有的女性主张不吃主食、断绝碳水,这也是不合理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瘦是瘦了,但是面黄肌瘦毫无气色,透漏着病态,就是我们常说的“回得去的体重,回不去的胶原蛋白”,因此,适度合理减肥不能只看体重,没有美感的瘦毫无意义。
所以,健康的晚餐还要坚持食物多样化和低脂低盐原则,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和动植物搭配的混合膳食以达到营养更全面、不增加内脏器官负担和延长饱腹感的目的。
老人常说:“能吃是福”但是少有人知道下一句是:善吃是智。不挑食、吃得下是福气,但懂饮食之道才是智慧。七分饱,三分饥,节食安胃,恰到好处,才守得住健康,无病无痛。
少欲,则少忧。你想要的越多,麻烦也就越多;反之,减少自己的欲望,才能洞见幸福的真谛。内心的丰盈,源于欲望的减少,而非外物的增加。少欲,知足,放下贪念,才是养心之法、善身之道。
※免责说明:
部分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如转载涉及侵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